投稿须知

投稿须知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投稿须知

投稿须知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学报》投稿须知


1有关文稿的基本约定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护作者和编辑部合法权益,投稿作者应签署《〈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学报〉稿件著作使用权转让书》。

来稿应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等规定;立论科学,主题明确;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学术道德,符合《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要求,文后参考文献符合《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规定,执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及其他标准。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3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

2文稿的格式要求

2.1文稿的篇幅、构成、首页注释、层次标题

文稿的篇幅一般不低于4000字,不超过10000字。篇幅以出版版面计算,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

文稿的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的中文及英译,中图分类号,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等。

当第一作者为在读研究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信作者。

首页地脚注释按以下格式:

————————

收稿日期:yyyy-mm-dd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名称(项目编号)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生年-),性别,籍贯,学历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

通信作者:姓名,职称,E-mail:……

文稿的层次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一级标题使用1、2、3、……;二级标题使用1.1、1.2、1.3、……。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1)、2)、3)、……。再以下,使用a)、b)、c)、……。

文稿的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

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例如:图1、表2、文[3]、式(4)、定理5。

2.2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规定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各作者之间以“,”分隔。

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省区、城市、邮政编码。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不同机构之间以“;”分隔。如果多位作者属于邮政编码相同的同一单位中的不同下级单位,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小写的英文字母,并在其下级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上相同的小写英文字母。

中文摘要应执行《文摘编写规则》(GB6447-1986)规定,不超过200字。其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中文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

中文摘要独立成篇,不分段,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关键词应有3~8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不同关键词之间用“;”分隔。缩略语应先写中文全称。

中图分类号应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查找,准确标出。

2.3英文部分

英文文题的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其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符。第一个词不用冠词。

作者姓名其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例如:WANG Dazhong。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

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不少于100个英文单词,缩略语应加以说明。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①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②尽量使用简单句;③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④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⑤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⑥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

英文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应。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除专有名词大写以外,一律小写。

2.4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

文稿作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地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

量的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量符号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符号之间,留一英文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2.5数字和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单一字母量的符号、变量符号、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一般函数符号等使用斜体。多个字母组成的量的符号:除特征量使用斜体以外,一般使用正体。

矢量(向量)、矩阵、张量的符号使用黑斜体。使用正体的情况有:国际标准单位(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π、复数的虚部i或j、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2.6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0.100~999之间。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英文空格。如“π= 3.141 592 6”。

2.7插图

插图应当清晰,有自明性。插图一般不超过6幅。幅面一般为h×w= 50 mm×70 mm。

插图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字,后见插图,即放在引用该插图的文字自然段之后。

图注的字体:汉字用宋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图注的字号统一用8磅(point,p)。图线应做到主、辅线分明:轮廓线、框线、曲线用粗线(0.8 p,或0.3 mm);尺寸线、指引线、坐标轴用细线(0.4 p,或0.15 mm)。

函数图的标目中,应使用量的符号与该量单位的符号之比,例如“p/ MPa”;标值应圆整:即宜为2、5的整倍数;标线(刻度)、标值的数目:3~7个;标线(刻度)朝向图内。

应当以比例尺来表示地图或显微图的尺度放大或缩小。

2.8表格

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字,后见表格。单栏内的表格,其宽度限25汉字(或48字符)。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三线表的第一行作为表头。表头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θ/℃”。

3参考文献的要求

参考文献为论文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必须列出参考文献表,所引用文献必须是作者本人直接阅读过的、正式出版的、最主要的、最新鲜的相关文献。不能公开的内部资料、个人通讯、报纸及未公开发表(包括录用待发表)的文章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执行《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规定。

3.1参考文献著录表的一般要求

①参考文献表应放在文后。

②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

示例:李刚[4,6]提出

Petrowski对稳定区的节理格式的研究[7,10-12]

③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得少于10条。

3.2作者人名的表示方法

①作者人数不超过3人的,全体作者姓名都写;作者人数超过3人的,前3人的姓名都写,余者不写,后面加“,等”或“,et al”。人名之间用“,”分隔,不用“和”或“and”。

②不论中国和外国作者,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

③外国作者姓名中,姓全大写,名缩写,但是缩写后不加缩写点。

④拼音写法书写的中国作者姓名中,姓全大写,名缩写,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

例如对于作者“Albert Einstein”和“王大中”,应分别写为“EINSTEIN A”和“WANG D Z”。

⑤外国作者的中译名只著录其姓;一篇文献有同姓不同名的外国作者,则其中译名不仅要著录其姓,还需要著录其名的首字母。

例如对于“UNWIN S”,中文是“昂温”;对“UNWIN S, UNWIN G”,中文是“昂温S,昂温G”。

3.3文题的表示方法

英文文题首字母大写,其他一律小写(专有名词除外)。

3.4版本的表示方法

版次通常采用阿拉伯数字序号的形式,如第3版对应的中文是“3版”,英文是“3rded”;描述性的版次也应采取缩写的形式(如“New revised edition”缩写为“New rev ed”)。第1版无须标注。

3.5出版地的表示方法

出版地采用所在地城市名来表示,对同名异地或不为人们熟悉的城市名,宜在城市名后附省、州名或国名等限定词。

3.6日期的表示方法

日期采用“YYYY-MM-DD”的方式来表示。

3.7其他注意事项

会议文集名和刊名的英文应用全称,不使用缩写,如“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应写为“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起始页码中如果出现转页,可以用“起始页码-终止页码,转页页码”来表示,如“211-215,219”;参考文献中标点符号全部采用英文标点符号。

参考文献必须依照类别格式提供完整的引用信息,不可缺项,否则将视为不可靠文献而被拒绝引用或要求更换。如有不确定的著录项目,请参考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中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表1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红色部分为非必备项)

类别代码

文献类别

著 录 格 式

M

专著

译著

作者.专著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DOI:

原作者.译著名:原著版本[M].译者,译.译著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DOI:

C

G

会议论文

汇编论文

作者.文题[C]//会议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DOI:

作者.文题[G]//责任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论文代码. DOI:

J

期刊论文

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DOI:

D

学位论文

作者.文题[D].出版地:出版者,发布年份. DOI:

P

专利文献

申请者.专利名:专利号[P].发布日期.DOI:

S

技术标准

作者.技术标准名称:技术标准代号[S].出版地:出版者,发布年份.DOI:

R

科技报告

作者.文题:报告编号[R].出版地:出版者,发布年份.DOI:

N

报纸文章

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DOI:

Z

其他

作者.文题[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DOI:

OL

网络资源

作者.文题[文献类别/OL].(上传日期)[引证日期]. http://网址.DOI:

注:网络资源的文献类别可以从M、C、J、D、P、S、R、N、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DS(数据集)、Z中选择。

表2 部分参考文献的示例


[1]

马大猷.现代声学理论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MA D Y. The foundation of modern acoustics theory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4. (in Chinese)

[2]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4版[M].金吾伦,胡新和,译. 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KUHN T.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4th ed [M]. JIN W L, HU X H, Trans. 2nd ed.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in Chinese)

[3]

PETROWSKI A. A clearing procedure as a niching method for genetic algorithms [C]//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EEE Conference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Piscataway, NJ: IEEE Press, 1996: 798-803.

[4]

张昆,冯立群,余昌钰,等.机器人柔性手腕的球面齿轮设计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4(2):1-7.

ZHANG K, FENG L Q, YU C Y, et al. The research of the design of spherical gear transmission used in flexible wrist of robots [J].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4, 34(2): 1-7. (in Chinese)

[5]

郑开青.通讯系统模拟及软件[D].北京:清华大学, 1987.

ZHENG K Q. Simulation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software [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1987. (in Chinese)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7714—2015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Rules for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and citations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 GB/T 7714—2015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5. (in Chinese)

[7]

张凯军. 轨道火车及高速轨道火车紧急安全制动辅助装置: 201220158825.2 [P]. 2012-04-05.

ZHANG K J. A track train and high-speed track train emergency safe braking auxiliary device: 201220158825.2 [P]. 2012-04-05. (in Chinese)

[8]

李鸿培,于旸,忽朝俭,等. 2013工业控制系统及其安全性研究报告[R].北京:绿盟科技, 2013.

LI H P, YU Y, HU C J, et al. 2013 Report o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and its security [R]. Beijing: NSFOCUS, 2013. (in Chinese)

[9]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 2000-11-20(15).

DING W X. The digital revolution and competi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N]. China Youth Daily, 2000-11-20(15). (in Chinese)

[10]

SHLADOVER S E. Recent international activity in cooperative vehicle-highway automation systems [R/OL]. (2012-12-15) [2016-01-01]. http://www.fhwa.dot.gov/advancedresearch/pubs/1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