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8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最后一课开讲
6月8日下午,我校2018年上半年“形势与政策”课最后一课开讲,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讲师马晓林为全校大中专学生讲授“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讲座以现场和直播的方式进行。讲座由思政部副主任阿力甫•吾布力艾山副教授主持。
讲座之前阿力甫•吾布力艾山副教授对这学期前三讲进行了总结。他强调这次“形势与政策”课是这学期的最后一课,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认真听讲。他表示,刚刚召开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本学年的“形势与政策”课,具有特别的意义。青年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他希望广大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领会马克思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矢志不移的坚毅品德和高尚意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要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马晓林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矛盾变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 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着力点”三个维度参数阐释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分析了“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科学的判断”这一重大理论依据。他鼓励大家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动适应角色转换,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强化责任意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切实保持学习定力,夯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领。
我校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为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党委于2017年全面启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一是切实加强课程管理,全校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多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强化教师集体备课;二是充分保证规范开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落实课程考核、保证开课不断线;三是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根据教育部下发的课程教学要点,每学期凝练四个专题课程;四是择优遴选教师队伍,校党委书记带头,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系部书记、主任,党群部门负责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共同参与授课;五是注重考核学习效果,每学期组织一次集中考核,计入成绩册。
据悉,本学期集中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的四个专题分别是“全面认识新时代历史征程”、“开启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和“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每个专题为2个课时,四个专题的授课将在5月底以前完成。为进一步强化“形势与政策”课程保障,学校将在四个方面加强该课程建设:一是规范建设教学资源,组织力量、协调资源,加强直播课平台建设;二是创新设计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融合,更加结合学生实际,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三是大力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切实保障教学效果,让学生真心喜欢、受益终身,努力将其打造成思政示范课。